冷水魚苗批發(fā)、河北省淡水魚苗批發(fā)、內蒙古自治區(qū)淡水魚苗批發(fā)、山西省淡水魚苗批發(fā)、陜西省淡水魚苗批發(fā)、遼寧省淡水魚苗批發(fā)、吉林省淡水魚苗批發(fā),漁場直供,淡水魚苗,魚苗夏花,觀賞魚苗,放生魚苗,特種魚苗,常年供應、出售、批發(fā)、求購、價格咨詢、全程提供技術支持,長期以市場較格、實際優(yōu)惠廣大客戶。
水庫池沼公魚的增養(yǎng)殖,是充分發(fā)揮水體效益、提高漁業(yè)產量,增加經濟收入的一條新途徑。具有投資少、見效快,一年投資年年受益的特點。一般移植兩年內,即可形成經濟群體,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上一勞永,地獲取漁產品。
一、生物學特性
1.食性全年攝食,春秋兩季攝食旺盛,夏季到水溫不超過22℃水層攝食,晝伏夜出。產卵期空腸率平均為24.8%,雖多數(shù)個體攝食,但其攝食強度偏低。仔魚主要以輪蟲為食,幼魚和成魚主要以浮游動物為主食,也攝食水生昆蟲和其幼蟲,以及水棲寡毛類等。
2.生長據(jù)我縣移植試驗表明,1991年3月30日移入黑龍江、黑龍江兩大水庫的公魚發(fā)眼明1億粒,經人工孵化出苗。黑龍江水庫6月20日采樣73尾,乎均體長57.5mm,體.重1.35g;黑龍江水庫6月24日采樣84尾,乎均體長60.9mm,體重1.45g。8月20日和8月22日采樣158尾,黑龍江水庫的平均體長78mm,體重2.48g。9月21日和9月23日采樣139尾,黑龍江的平均體長98.7mm,體重9.67g;黑龍江的體長104.6mm,體重10.47g。10月25日和10月28日采樣134尾,黑龍江的平均體長107.4mm,平均體重11.26g,黑龍江水庫的平均體長114.5mm,平均體重11.5g,性腺發(fā)育較好(詳見表1)。
3.繁殖在黑龍江水庫,從3月中旬到4月底,當水溫5~14℃時,公魚開始產卵,產卵時集群大,所產卵粘附在庫邊,淹沒在水中的玉米桿、棉花棵和雜草上發(fā)育。在流水條件下,可借助于降落傘狀粘束和卵黃中的脂肪滴漂浮,水溫9~14℃,受精卵約經25天孵出仔魚。
不同時期,不同地點采捕的公魚性比有所不同。黑龍江水庫采捕147尾,其中,雄魚60尾,雌魚87尾,性比為1:1.45;黑龍江水庫的114尾魚中,雄性49尾、雌性65尾,性比為1:1.33。1990年9月30日,黑龍江水庫采捕的98尾公魚,生殖腺處于第Ⅱ期;1991年3月10日采集153尾公魚,生殖腺處于Ⅳ期末;1991年4月28日采集41尾產卵、排精后的公魚,生殖腺處于Ⅵ期,卵巢松癟,精巢體積萎縮,由乳白色變成肉色;7月10日采集的公魚,生殖腺處于第Ⅱ期;9月14日采集43尾,生殖腺處于第Ⅱ期。
二、人工孵化及授精
1.人工孵化技術通常采用孵化箱人工孵化技術。孵化箱可用細窗紗或經編網(wǎng)布制作,網(wǎng)目不大于0.1cm,箱體可制作為3×1×1m或5×1.2×1.2m,根據(jù)引卵多少而定。孵化箱四周要用竹桿、錨繩固定牢固,以防風浪擊損箱體。當附有魚卵的框片運抵水庫后,立即在盛有10ppm的孔雀石綠溶液的容器內浸洗消毒15秒鐘,并迅速放入孵化箱中,然后每隔4天用同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,同樣方法浸洗消毒一次,直至孵出仔魚為止。在孵化期間,每天測水溫,并進行記錄,觀察天氣及胚胎變化,檢查箱壁是否破損。這樣,能以防止魚卵水霉病的發(fā)生。在消毒、觀察的同時,要注意孵化箱的清洗工作,使水體正常交換,從而保證孵化箱中的溶氧量。為保證魚卵不受外界侵害,在孵化箱上加了網(wǎng)蓋,并定時檢查箱體,防止箱損和水鳥、野雜魚的侵害,從而使水庫公魚孵化率達到75~79%。
2.人工授精技術公魚人工授精方法有兩種:一是濕法授精法,即把若干個孵化框放置水中,將數(shù)尾雌性魚卵擠出撒在框架上,隨后迅速將雄魚精液擠在卵上,稍停片刻,用羽毛把卵均勻地攤在框內,待卵粘固后,置于水中孵化。二是干法,將公魚魚卵和精液擠到干凈的搪瓷盆內,用魚尾混合攪拌均勻,加少量的水,然后將受精卵粘附到棕櫚框片上,每框可粘魚卵3~4萬粒,移置室內孵化。精卵混合后,加少量水,可以激活精子,提高卵子受精率。經測定,試驗受精率為81.2%(詳見表2)。移植魚卵運輸途中,應保證附卵框片濕潤,每隔5~6小時淋水一次,并用稻草、帆布遮蓋附卵框片。受精卵不應受劇烈振動。如運輸時間短,可授精后啟運,如運輸時間長,宜在“發(fā)眼”后啟運。
三、資源保護和發(fā)展前景
池沼公魚生命周期短,繁殖力強,但種群結構簡單,資源消長變化較快。為了獲得較高的漁產量,資源保護和漁政管理非常重要,要引起各級領導和水產漁政人員的高度重視。當水溫升至5~15℃時的3月底至5月初,劃定禁漁區(qū)和規(guī)定禁捕期,嚴禁捕撈,防止酷漁,讓資源得到充分增殖與合理利用。池沼公魚在我縣兩大水庫移植試驗獲得成功。1990年4月和1991年3月兩次從遼寧省渾江水庫引進池沼公魚發(fā)眼卵1.1億粒,放入黑龍江和黑龍江水庫,經人工孵化養(yǎng)殖,兩年內已形成經濟捕撈群體,捕撈上市20萬Kg,收入80萬元,投入產出比為1:
16,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1991年12月15日通過了專家驗收鑒定。通過移植公魚試驗表明,大量移植受精卵,二年內形成經濟群體,在不影響其它魚類增養(yǎng)殖的條件下,每畝水面可增產5~10Kg魚類,是完全可行的,經濟效益是比較高的。這對增加市場新品種、改善人民生活和出口創(chuàng)匯具有重大意義,在我省和我國水庫漁業(yè)有著廣闊的、美好的發(fā)展前景。